(精品)重启2090小说

2025-04-23 00:17:35    编辑:风苍溪
  • 重启2090 重启2090

    这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是作者天和(笔名:天和/法名:常启)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也是三部曲的第一部;这本书将改变末世文学一贯的消极,用温柔的笔触书写出人性的光彩。时间从2090年起,白令海峡忽现的上千个光点彻底毁灭了工业文明;数十亿人刹那间殒命。昼夜之间、悄无声息的核战争让世界重启。一群正直的幸存者为...

    天和常啓 状态:连载中 类型:玄幻
    立即阅读

《重启2090》 小说介绍

重启2090杜岩少博光耀这是一本及其优秀的一部作品!故事情节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实力推荐!推荐小说内容节选:第七章调皮的猿猴与笨拙的野猪第八章南州基地落成第九章灵溪镇的侦察和春节的婚礼第十章南州农场开垦与南州森林的猎蛇……

《重启2090》 第5章 免费试读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让所有人担忧的“核冬天”也并没有想象中地那般可怕。曾经的学者们认为核战争产生的烟尘会进入平流层,会遮挡住太阳光线并造成全球温度骤降,会带来灾难性的可怕后果!可这毕竟是假设。唯一的参考是接近一百年前发生的“科威特油田大火事件。”但相信广岛和长崎的日本人更有发言权。而现在真正推翻“核冬天”理论的地是“临时基地”里和分布在全球各个角落里的幸存者们。

时间到7月15日左右,天气几乎恢复如常,只不过还没有过理论上的安全时间周期——盖革计数器是这样显示的。在这十几天里,一排的小伙子们气质大变,二排的中、青年人也变得硬朗许多;南冰的集训方案与众不同,他的方案为炊事班减轻了不少负担——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枪械和冷兵器的使用以外,南冰让一、二排的所有队员进行徒手屠宰训练!炊事班所有的猪牛羊地屠宰都不再用机器,而是让队员们操刀:搏斗,制服,宰杀,剥皮,分解,取出内脏!血淋淋的场景让队员们吐了几天;可是并没有任何人抱怨,包括一度脸色煞白的少阳,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发生战斗,那场景只会比现在更加血腥。

少博惊叹于少阳的表现,却又多出了几分愧疚,少阳的母亲去世地太早,这让少阳过于早熟。大李对于这些场景倒是见怪不怪,还乐呵呵地说南冰帮他们省下了不少口粮,不过半个月后的物资储备消耗速度还是让李彬大感头疼。

7月16日,强对流天气出现了,桃花谷里狂风大作,暴雨持续了一整天。

此时最令人担心地是放射性物质沉降是否会污染土壤和农作物。深层地下水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可是外面的庄稼和大棚里的蔬菜会如何呢?只有听天由命了。随后的几天里还是断断续续的雨,有时下小雨、有时候还是大雨,“临时基地”外的水库目测已经达到警戒线,这雨如果还是继续下的话,桃花谷的庄稼地就彻底完了。

看来上天还是眷顾这些幸存者的,7月21日,雨停了。杜鑫操作机器人到户外进行了测试,盖革计数器显示的结果令所有人松了一口气:空气、土壤、水源,包括抽测的小麦均未出现辐射超标,大棚里的各类蔬菜也安然无恙。只不过超过半个月的阴霾和接连的阴雨天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看来秋收的时间要延迟了。同时危险也加剧了,因为桃花谷里可没有电磁干扰。于是从这一天开始,集训地点从厂房搬到户外,所有队员、包括炊事班都配发实弹;除果镇师傅以外,南冰要求所有人都配备手枪,一、二排所有队员则拿着型号不一的机关枪——不用为这些枪械的来源感到好奇。在一个禁枪的国家里,黑市中总有各种各样的枪支弹药;所谓“违禁之物”不过是偷偷有售之物而已。只不过五花八门的枪支即便有上百条也很是让南冰头疼,好在手枪的型号只有一种,但这种转轮手枪也确实颇有年代感了。

“少博,我送你一个礼物。”南冰说道。

“难得哦,这么多年来您可连饭都很少请我啊,倒是我送你一部短波电台。说吧,什么礼物?”少博难得地感受到了轻松。

“我送你一个军火库!咱们要抓紧去取。”南冰的回答让少博懵了一瞬间,随即大喜过望。原来在烈山镇的五柳村的山里有一个小型军事基地,曾经也确实偶尔能看到一些军车在这一区域里穿行;但是南冰说这个所谓军事基地实际是一座军械库,虽然里面的武器装备都是老旧型号,但是对于现在的他们、或者说对于现在的世界而言,那也绝对是一流的存在。这座军械库距离“临时基地”大约有二十八公里,从山间林道切入废弃风电站的检测车专用道,随后用不了半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但是南冰担心军械库还有人值守,或者已经被搬空,所以时不我待!南冰决定让第一次实战训练在五柳村的半山腰进行。

计划得到一致认同,于是杜鑫将已经改装好的六辆侦察作战车交给了一排的小伙子们;这些车是典型的“陆地航母,”车辆由六轮驱动,前部是三排座椅,后部的车厢里隐藏着“青鸟”飞行器,车辆可以随时为“青鸟”充电,车辆本身也可以用纯电模式驾驶,增程器也是汽车发展史里最理想的类型。

南冰、少博、梁田、杜岩乘坐一号指挥车,这是一辆由重卡底盘打造的一体厢式车,车顶配备船用雷达,这是少博能搞到地唯一民用雷达,车辆配备短波电台和UV段电台加中继台,车厢内部带有小型全地形车。每一辆车都设计有多个射击孔,但这并不是重点——这些车辆的车身覆盖件已经叠加上不锈钢板!除非是超大口径枪械配合穿甲弹,否则几乎不可能击穿这些车。车窗和前挡也设置了可升降的不锈钢板,能够完全覆盖车窗;遮盖之后则可以通过车外摄像头加车内投影驾驶车辆,总之,这些车的安全冗余是令人欣慰的。

再加上一部集装箱卡车,车里装有切割设备。

车队整装待发。

下午两点钟,这场几乎没有提前规划的行动开始了。

车队顺着林道开至桃花谷山顶,随后切入废弃的检测车专用道,十余公里的山路完全没有人迹;直到车辆开至五柳村的时候才能看到村子里有一些动静,不过依然没有人敢于走出来。全程不到一个小时。

两点五十五分许,车队已接近隐蔽在半山腰的军械库!此时南冰的心里是最为挣扎的,他不愿意向自己的战友开枪。少博感受到了南冰地焦虑,于是说道:“放心,我们都不会向这些军人开枪,就像杜岩所讲的一样:通过暴力掠夺而来的东西未来也注定属于他人。我们今天的行动过于仓促了,现在我有些后悔,但是第一次行动不能无疾而终。”

南冰说道:“先放‘青鸟’去侦查军械库,看一看还有没有守卫。他们总会有盖革计数器,如果这里驻防的士兵还活着也一定会出来的。”

这一次的飞行侦查由光庭驾驶“青鸟。”话不多的光庭总在先做自己认为最危险的事情。但是南冰决定要与光庭一起进行这次侦查,或许这也是南冰把军装穿上的原因。“青鸟”缓缓地飞到基地的上方,门岗并没有守卫,这让南冰感到了一些轻松却忽然又揪起了心。继续往里飞,南冰让光庭把“青鸟”的飞行高度拉升了一些,拉升到射程以外,随后通过机载摄录系统对基地进行了全面侦查;此时南冰让光庭飞回村子进行二次侦查,这村子里有一半以上的房子是暗哨,看似是普通村民实际都是军人。而现状是村子里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户还有动静。

在经过简单地交流之后,少博同意了南冰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南冰要降落到基地院子里侦查,并且不允许一排的其他人员跟进,光庭也要在降落后撤离。如果这里还有人的话,那么南冰的决定几乎和自杀没有区别,可是执拗的他一旦做出决定,少博也无可奈何,或许这也与少博没有真正当过军人有一定的关系。

随后众人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南冰已经径直走向外部用于掩饰的两层办公小楼,然后就像曾经一样地走了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到第三分钟的时候,少博再也等不了了!而正在少博准备指挥一排冲卡的时候,南冰通过手持对讲机传来了命令:“基地内部安全,车队立刻驶入,一班负责警戒,二、三班进入小楼待命!”少博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小楼里空无一人,办公室里的桌子上凌乱不堪,似乎撤走地非常匆忙;连接小楼的后方正是军械库的大门,军械库隐藏在山体之中。大门外有对讲设备,可是对讲设备竟然连电都不通了。果然,这座军械库里的老旧装备并不是很受重视。但是大门之后会是怎样的场景还是令人好奇,在二、三班做好简单防御之后,南冰和少博同时扣响了大门——一分钟、两分钟。没有任何回应。大门已经断电,打开的方法只有破拆;于是三班从卡车上搬来了切割设备,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割开了一扇门。

映入眼帘的是整排的枪械,其中还有一排重机枪,遗憾是并没有炮,装甲车也早已不见,好在少博他们并不缺车;然而这样的收获已经非常令人惊喜,一班和二班的队员们开心的像孩子一样,其实他们本就是孩子,只不过现在被迫成为了战士!大家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转移装备,具体数量还是回到“临时基地”再清点吧。

五点四十分,车队回到“临时基地。”

侦查小组在所有人地帮助下开始清点收获。

这次的收获是:一千五百条75C式自动步枪,三百把54B式手枪,二十挺80A式重机枪,对应型号子弹约60万发。手雷共计3000枚。80式火箭筒100具,火箭弹1000枚。作训服两千余套。

这就是把一排累到气喘吁吁的战果,南冰说这是一个加强团的装备!而现在“临时基地”里只有一个连的兵力。于是在这里剩下的时间里,所有人都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现在的“南诏建设兵团”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而赋予其自卫能力的人正是南教官,于是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南教官最高级别的奖励——一只由大李捕获的鸽子,用最原始但也最有吸引力的方法烹饪——“烧烤全鸽。”

孜然的香气扑鼻,再加上一瓶本地特产“安特伏特加”。这让南冰胃口大开,同时也让南冰真正的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守护神。而在大家难得放纵一次的时候,光耀和少博说了一些悄悄话,随后少博立刻奔向了电台室!短波电台收到了一串摩斯码,现在并不知道是谁发来的。

少博拿着对照表开始翻译,这个对照表是少博编写的,如果按照对照表可以翻译出来的话!那么这则信息只有可能来自拉俄日木。

在少博翻译的时候大家都围了过来。

翻译没有用太长时间,电文内容为:我是日木,则几寨目前安全,受到影响不大;决定进入森林探路,我们没有足够的装备防御,只有撤离,目前正在说服家族长老。

拉俄日木的消息让大家为之一振,少博随后回电:收到,我方目前周边受核辐射影响较大,但亦准备向则几寨迁徙,时间暂定为秋收之后;现有充足武器装备,待到达之时可并肩作战。期间期望说服家族长老,只有进谷方可保证安全。祝好运。

半小时后,拉俄日木回电:日木收到,尽力而为,等待您的到来!

通联结束了。

这一条电文让大家的心情轻松了一些,但同时也要加紧训练。整个七月下旬和八月份,拉俄日木与“临时基地”进行了多次通联,进展并不理想。但“临时基地”的训练成果却令人欣慰,除炊事班的老人以外,其他队员都已能熟练使用各类武器装备作战;这些队员的刻苦程度是南冰也没有想到的;而且这些队员不止要进行训练,还要交替出现在机修、钣金、焊接、安装、喷涂、车床等各个车间里!同时他们在这两个月里被南冰、少博、杜岩、杜鑫、罗平、姚刚轮流灌输大量知识并且转头就要实操,这样的学习氛围能让一个懒惰的人疯狂,也能让一群勤劳的幸存者欣喜若狂。

或许这就是一群正直的人为了活下去的样子。

九月初。

“已经两天没有广播,看来这一次的新型病毒传播面太广,致死率也太高;本以为会有一些幸存者死于辐射污染,谁又能想到他们会死于传染病。”杜岩说。

“是啊,虽说大战之后往往会有大疫,可是这次的战争并没有尸横遍野;或许病毒并非来自自然,可是会有哪个国家会制造并且传播这种病毒呢?病毒的传播又是在核战之前还是之后?看来这两个问题再也不会有答案了。现在的我们还是做好应对的准备,大姐的任务更重了。”少博说完就回到了焊接车间,“大姐,辛苦了。咱们要争取在10号之前完工。运载车的封厢和油料车的集装箱伪装让项成和段楠带着二排来干,咱们带着一排加紧对车辆的内循环系统进行升级吧。”

“嗯,就按这个方案来搞,现在也只剩下运载车还没有换完覆盖件,箱体地加工对技术难度要求不是太高。就是要辛苦项成他们了。车辆空调系统的内循环隔板要全部换装,原装隔板留有的缝隙太大,难免会进入外部空气;而且外循环风道也必须加装紫外线消毒装置,备件厂里充足,新的隔板用3D打印就行,就是拆装比较费功夫。说干就干吧,不能耽误时间了!”杜鑫总是那么雷厉风行。于是一、二排的训练暂停了。

炊事班也没有闲着,自进入九月以来,大李就带着全班人马开始赶制干粮,但可不是那种粗糙的压缩饼干。大李给大家准备的是能保质两个月以上的营养快餐,里面有红烧肉、鸡肉、牛肉,还有能让每个人吃到饱的米饭——这是午餐和晚餐的菜式。早餐也是封装好的面包,还有鸡蛋和一块猪肉排,一天一个人的肉类摄入量以超过500克为标准,客观来说,对于亚洲人而言是“超标”的;即便对欧洲人和美国人而言,这个标准也会令普通人羡慕,可是大李要求大家必须吃完。当然对果镇师傅和其他老年人没有硬性要求,大李还给果镇师傅单独准备了素食餐。

然而在9月9日这一天里,光耀把所有人吓了一跳,这孩子发烧了!

是不是感染了新型病毒?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可是谁也说不出来要把光耀隔离的话。

最后是少阳提出了这个要求,她腾出了一间宿舍,要求所有人不得接近宿舍;送餐也必须放在离隔离区二十米以外的位置。但是光耀一个人怎么能行?这个时候把他一个人留在宿舍里,光是恐惧也许就能摧毁这孩子的心理防线。于是少博在洗漱之后换了一身干净衣服,随后带着午餐向光耀的宿舍里走去,杜岩他们谁也没有阻拦少博,因为他们都知道拦不住。可就在少博接近隔离栏的时候,少阳从宿舍里走了出来!“不要过来!爸爸。这里有我就足够了,光耀只是发烧,并没有其他症状。”

少博手里的午餐跌落在地上。

在少博洗漱的时候,少阳就去照顾光耀了,她说她是医疗队队长,要对每一个生病的队员的生命负责;她又说爷爷奶奶年纪太大了,不能再承担这项任务,而大家都离不开少博,现在只有她来做这件事情最合适。而且照顾她的这些哥哥和弟弟们也是她的责任。

在光庭知道少阳进去陪光耀之后,他恼怒地打了自己好几个耳光。

少博一言未发,一双眼睛瞬时通红。反而是少阳给了少博一个微笑,随后少阳让光庭重新拿了两份午餐,交接之后就回到宿舍里去了。

下午,一排的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全都随着少博坐在隔离区之外。二排的任务繁重,可是教授也让大家停下来休息。所有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等待着光耀的消息。相信如果光耀病情加重到不可收拾的程度,这场朝向新生的漫长之旅必定无法成行,但这些人不会为药品争抢,他们会坦然的面对死亡。所以姚蕊并没有把口罩分发给大家,她自己也没有戴,只是放在那里,谁也没有去拿。

晚上,光耀烧的有些迷糊,但是少阳说光耀的肺部听起来没有杂音;也没有类似于之前常见的新冠病毒感染并发症,现在还不能确定光耀到底得了什么病,不过得给光耀吃退烧药了。

“姐,你快出去吧。我不能连累你一起死。”光耀说。

“别胡说!谁说你会死了!你就是着凉了,好好睡一觉,吃点东西就好了。”少阳说道。

“姐,别骗我了。我都知道,现在外面新冠病毒传播得很厉害,我怕是被感染了,我不能连累大家。你给我留一把枪,你出去!”

“闭嘴!我不许你死,爸也不许你死!我们不同意那就谁也不能让你死!把被子拽下来,别捂着嘴巴和鼻子。”

“姐!你走吧!”

“好了,听话。把药吃了,你会好起来的。咱不怕,就是真要死、姐也陪着你一起死。”

“姐。”

屋外的人们听着这姐弟俩的对话,所有人都在强压着从胸口往上涌的气息,眼泪不争气地洗刷着各自的脸颊。此时的少博双眼布满血丝,少年们围着少博和光庭掩面哭泣。然而现在并不是放弃的时候,少博走到光庭面前,把光庭抱在了自己的怀里,光庭把头埋进少博的怀里,眼泪打湿了少博的上衣,“爸、爸!都是我的错,我不该让少阳进去的!都是我的错!”

“好了。别哭,听话。咱们不能放弃。”

时间在大家紧张、担忧和决绝中的情绪中缓慢地流逝,度日如年!每个人都在祈祷,这些无神论者在这一夜里求遍了漫天神佛。

9月10日,7点钟。

“姐,我好像不发烧了。”光耀轻声的呢喃。

“别动,我摸摸!”少阳立刻摸向光耀的额头。果然退烧了。于是少阳让李彬给光耀煮了一碗粥,一勺勺地喂光耀吃了下去。可是时间刚到八点钟,光耀又发烧了!体温表测试的结果显示体温达到四十点三度。

“爸……姐……好疼……光庭哥……光辉……弟弟……别丢下我……给我一把枪……”光耀在高烧的影响下开始呓语。少阳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九点钟到十点钟,光耀的体温反反复复,情况看来非常不乐观。

“爷爷,我该怎么办?”少阳终于哭出了声音。

“别怕,孩子。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光耀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其他病毒性感染或者普通的感冒也有可能出现体温反复,现在得抓紧给光耀抗病毒和消炎。”少阳的爷爷刚要推开护栏又被少阳阻止了。

“您别过来!我明白了,爷爷。我要给光耀静脉注射抗生素,在无法确定是不是病毒性感染之前,用抗生素总是没有错的。您给我准备正常用量一点五倍的青霉素和阿奇霉素吧,其他的事情您别管了!”

少博拦下了他的父亲,此刻的少博尊重少阳的决定,当然他也做好了随时和孩子们一起赴死的准备。随后少博让父亲去准备药品,十分钟后,光耀开始输液了。

秒针一颤一颤地跳动。终于,到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光耀再次退烧了,而且也不再梦呓。这时候的光耀有了一些精神,说饿了,大李立刻给光耀煮了一大碗面,虽然光耀只吃了三分之一,但那也是普通人的饭量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少阳已经精疲力竭,两天一夜未眠和持续的紧张让这个年轻的姑娘憔悴不堪。但是光耀地好转还是让她重新振作了起来,此刻的少阳在心里默默祈祷着别再让光耀发烧。

9月11日,光耀一天都没有发烧,只是还有些虚弱,但是少阳依然继续给光耀输液。

9月12日,光耀基本恢复如常,同时少阳也没有被传染。

终于从9月13日开始,光耀的隔离防护取消了。光耀搀着疲惫的少阳从隔离区走了出来,少博的父亲给光耀做了一次更详细地检查。

少博抱起了少阳回去了少阳的宿舍,这个可怜的父亲抱着自己唯一的女儿,看着这个可怜的姑娘沉沉的睡了过去,就像是抱着婴儿时的她。在光耀经过二次检查后,医疗队的其他成员又给其余人员进行了体温和肺部检测;检测结果让大家欣慰不已,大家的身体都很正常,看来光耀的发烧只是一次意外。

“光耀为什么会发烧呢?”这让少博很是担心。

“孩子们最近太累了。训练以外还要跟着我们做各种工作,然而这些工作就是让我们这些人来做都不轻松。这时候如果着凉肯定会更加严重。”杜岩说道。

“是我的错。我不该这么急迫。”南冰说。

“是我的错。不过大家都不要自责。后续的任务周期延长一下,我们都需要好好喘口气了。”少博说。

年轻的光耀恢复得很快,两三天后就又生龙活虎了。后来大家问光耀到底是怎么回事,光耀总说自己也说不好。于是大家又问少阳,少阳说:“这个臭小子在九号的那天去检查水库的时候,自己跳进水库里洗了个澡,满身大汗的时候被凉水一激肯定会生病;所以这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只是程度也有些严重,第三天的时候光耀才给我说这件事。还让我不要告诉大家,他自己觉得不好意思。要保密哦。”

一件事情当有第三个知道的时候,那就代表所有人都知道了,这导致以后大家都拿这事开光耀的玩笑。

不过这件事情也给少博一行人提了醒,除加速车辆空气循环系统的改造以外,安排一组人扩大对‘临时基地’周围的防御是有必要的;要尽量避免周围出现感染者。同时医疗车也要进行升级,要做出一个隔离治疗区,近期还有必要去周围的集镇补充一些药品和检测试剂——如果还有得补充的话。

少博就这件事情和大家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次日由少博、南冰、姚刚、李彬带一排,护卫少阳、南云、姚蕊和钱宇一起去补充药品。

“临时基地”周边有三个规模大一些集镇,分别是烈山镇、五柳镇和萧山镇,不过萧山镇在彭城核遭遇轰炸的时候受到地影响比较大;于是大家决定先去萧山镇,因为那里的幸存者可能是最少的,甚至没有幸存者。

9月13日的9点钟,一样的车队,一样的“青鸟。”当车队开到这里的时候,眼前的萧山镇已是一片萧条,主街店铺有一半被打砸过,而整条街上没有一个人影,甚至连平时看到汽车总会追逐一番的狗也不见一只。“青鸟”在街角发现三家药店,可惜的是剩下的药品都不多了,而且抗生素一瓶也没有;不过倒是有一家中药店还有大量的草药,这让少阳很是开心,于是让一排全部搬上了车。

烈山镇的情况也不理想,收获主要是一大批简易防护服、口罩,还有一些消毒用的碘酒。

五柳镇是最后的希望,这也与之前的预测结果相同。

下午3点钟,少阳一行开到了五柳镇。这个镇子的规模大一些,有七八家药店——眼前的一幕再次惊讶了众人,因为竟然还有一家药店的门口排着长队!五柳镇还有幸存者,就像是山岬里的五柳村。

南冰要求车队远远停靠并做好防御,随后南冰和少博带一班前往药房。

药房前大约有二十多人排着队,基本都是女人,手里拎着镰刀或者斧头;药店的销售员倒是有枪械,不过在之前的高空侦查里已经确定没有威胁,因为他们拿着的都是些比烧火棍子强不了多少的老式栓动式步枪;这种步枪除了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第二种可能性也就是民兵训练时还能看到,黑市都不屑于销售这种步枪了。

南冰大致确定了这些人的身份,他们应该是附近的民兵。这些民兵对于南冰一行人也没有抱着敌意,只是眼神里充满了不确定和渴望——现在的“南诏建设兵团”已经全部换装现役军人的作训服,枪械型号虽然老旧但一般人也并不了解。所以药店的人把这些人当成了军人,只是不确定现在的军人是军人还是军阀。

与其他幸存者的第一次接触开始了。

“您好,我们是‘南诏建设兵团’的军人,不用担心;您们是这边的民兵组织吗?还是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南冰和善地问道。

在看到来人确实没有敌意之后,药房的人答道:“您好,我是五柳镇下派的大学生村官,原职务是副镇长,分管这一部分的工作;现在药房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民兵,取药的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了。现在的药品是按户分发,库存少得可怜,实在没有富余的了。”口罩里传来的是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听声音显得比较镇定,只是也有弦外之音。

“幸存者只有这二十多人了吗?”南冰追问。

“还有一些孩子。老人们在近一个月里陆续得病死了,估计又是一次严重的传染病。五柳镇是一个人口输出大镇,几个村子的男人基本都去海外务工,去日本、韩国、泰国和越南的最多。剩下的人不是有病的、就是干不动活的老年人,女人们只能留下照顾她们。不过原先还是有许多人的,但是这边已经断粮了,除非家里有些储备的,剩下的都开车往南边或北边逃了。”

“现在还有感染者吗?”

“能活下来的应该都恢复了。我们用原先的测试剂进行了试验,有一种还能发挥作用,现在这些人应该是安全的,您可以放心。”

“您这里还剩下多少药品,有多少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刚才给您说了,所剩真的寥寥无几。”

“不用害怕,我们不是强盗,这些药品会给您留下;现在容许我们商议一下,或许我们能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南冰回到了“青鸟”,把这里的情况向大家复述了一遍。随后期望听一听少博的想法。

“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是否收留他们不是我一个人说得算;不过如果我们不想要孩子们和他们的子孙们‘返祖’的话,延续文明的基础就是要有足够多的人。所以我相信大家应当都会同意收留他们,然而他们中已经有感染者出现并且已经有大批致死的情况,剩下的人是否具备传染性是你我都无法保证的。我们要对‘临时基地’里的所有人负责,他们是我们的家人,因为同情而将我们的家人陷入险地——这同样是残忍的做法,我不会去做。”少博说道。

“我赞同你的观点,光耀的那三天已经让我们很揪心了。”南冰怅然说道。

“不过还有一个方案或许可行!”少博继续说:“让这个大学生村官把所有幸存者集中到一起,集中观察至少十天。如果在这十天里不再出现病患的话,我想‘临时基地’的所有人都会愿意接纳他们。期间留给他们一部电台,让一排送来一些补给,我们快要秋收了,粮食储备还是充足的。你看行吗?”

南冰对于少博的方案表示认同,姚刚和李彬也表示赞同。

随后南冰将大家的意见转达给了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村官竟然当着众人的面给南冰跪了下去——这是最真诚地感谢。大家忙不迭的扶起了他。可见这个年轻人放在曾经也确实是个为公民利益着想的好官员,至少在他这个年龄段还不会受到官场风气地污染。

后来大家知道他的名字,他叫做武磊,家里就在附近武家村,父母是留守小学的校长和老师;说是校长,实际学校里总共也就二十多个学生。武磊在大学里学的是种子科学与工程、兼修农学,选择这门学科的原因是他想要给家乡人找一条新生之路。“职业农民”在这几十年里过得太艰辛,或者说收入真得太微薄,而想要通过读大学实现阶级跨越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所以他就做出了这个选择。

在了解一切之后,少博随即给人员登记造册。现在五柳镇的幸存者里还有二十多位女士,年龄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孩子则是从襁褓里的婴儿到十来岁的儿童,有女孩也有男孩。

9月15日,拉俄日木再次发来一则电文,可是这则摩斯码翻译过来却并不完整。内容是:少大哥,近日有多股部队到访村寨,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营地;其中有外籍佣兵和一些越南士兵,看起来可能会很麻烦。邀约越来越严厉,怕是无法再拒绝。关于则几森林的路径已有眉目,详细路……

面对这条电文大家都有些迷惑,少博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安。随后通过摩斯码回电,可是在等待了一个小时之后也没有回音。近期的天气情况良好,甚至连阴雨天都不多,也没有再出现地磁暴之类的特殊情况。所以不应该没有回音。然而少博在连续发布多条电文,甚至最后尝试语音通联之后,大家终于确认拉俄日木失联了!则几寨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还能否将其作为目标?这是现在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不过在杜岩和教授的一番利弊分析之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则几森林依然安全,尝羌谷还是“南诏建设兵团”的方向。

现在要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了,同时也要为五柳镇的幸存者们做好安排,如果他们足够幸运的话。

五天之后,桃花谷的秋收开始了,此次补充了大量的蔬菜和粮食,蔬菜有小白菜、空心菜、冬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还有一排和医疗队的队员们最喜欢的南瓜,大李做得南瓜糕也算一绝。肉类制品也基本完善,除留在下旬准备食用的鲜肉,其他禽畜基本都被炊事班做成了干粮和罐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百斤重的大李深谙此理。“民以食为天”则是大李的口头禅。

在剩下的一周里,杜鑫和一排加紧车辆的升级,到9月23日那天,所有车辆都已完成升级。这将是一支规模相当大的车队,具体组成包括:六辆侦查作战车、携带六架“青鸟”,杜鑫为其命名为“陆地航母。”车辆和飞行器各自于车顶和底盘安装重机枪和轻机枪;

两辆指挥车,车辆携带雷达、电台、重机枪和全地形车;

三辆三轴大型客车,其中两辆用于载人并改装为包括卧铺的双层结构,一辆改装为医疗保障车,少阳为这三辆车命名为“方舟;”

一辆小型炊事车;

三辆重型物资车,一辆用于运载武器装备,一辆采用分体式半冷藏式车厢用于运载肉类和粮油物资,一辆用于运输厂房里最重要的生产设备;

一辆50吨级吊车;

一辆容积35000升的油料车。

现在需要依据车辆再次编队分组了。

1.每辆“陆地航母”荷载六人,成员包括“青鸟”的飞行员,主要成员从一排选拔。

2.一号指挥车由少博、南冰、杜岩负责,荷载10人,剩余成员从二排三班选拔。

3.二号指挥车殿后,荷载12人,由李彬、叶盟负责,徐晋带二排二班部分队员。

4.“方舟”由项成、段楠、杜鑫、罗平负责,医疗保障车由姚刚、钱宇、少阳、姚蕊负责,医疗队分散布局三辆“方舟”并动态调整人员配备

5.重型物资车分别由少强、少刚、少文负责,配备一排一班部分队员

6.吊车由雷鸣负责,配备二排一班部分成员。

7.油料车和炊事车由武磊负责,配备剩余队员。

车队行进顺序也已明确,“陆地航母”穿插防卫,一号指挥车之后是吊车,吊车加装了破障器并且能按需要更换粉碎器;“方舟”紧随其后,再往后是物资车、油料车和炊事车,二号指挥车负责后方侦查。所有车辆均已换装不锈钢覆盖件。车辆使用的是最新研制的电磁活塞、均质压燃式超高压缩比内燃式汽油机;这种汽油机可以说是杰作,在不使用高成本的陶瓷复合材料的前提下,通过电磁技术与传统内燃机的融合实现了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超高热效率!这种技术的应用让总质量超过三十吨的重型物资车的百公里耗油量不超过三十升!车队每行一百公里的总耗油量大约为五百升。那么油料车则可以轻松应对两千六百余公里的总行程。当然现代柴油机的热效率也同样理想,可是少博和杜鑫一致坚持采用汽油机作为增程器,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短期内不可能去采油,而替代汽油的液体燃料却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获取。

所有车辆均采用全轮驱动,由多组高功率电驱桥以非机械耦合方式实现驱动;驱动平台结构看似复杂,但是杜鑫将电控系统精简到了极致,简化到未来能有机会自行生产替代件。而为了保证车辆的通过性能,少博选择的方案是双桥或多桥摇摆式平衡悬架系统。再加上基础的应急浮水功能,这些车已具备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的能力。

现在应当做第一次的车辆性能和车队协调指挥的实战级演练了——目标地是五柳镇——五柳镇的幸存者们幸运地度过了观察期,“南诏建设兵团”里新增了三十五名成员。在大家相互认识之后,关键的油料车和炊事车才决定交由武磊和民兵们负责,幸存的女人和孩子们与“临时基地”的老人们全部进入“方舟”,不过方舟依然有容纳更多人的空间。所以大家对于新成员的到来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当然这也与武磊带来的“礼物”有一定的关系。武磊带来了几百支各类抗生素和口服消炎药,还有五大箱的消毒水;以及两个神秘的箱子。在这一天里,大家又在五柳镇收获了大片的庄稼,物资进一步地充实了。

现在是真正的整装待发,对于拉俄日木而言,或许现在更希望“南诏建设兵团”立即动身吧——少博这样想着。不过9月24日又是雨天,不是出发的好时机。而且罗平似乎还在忙碌着什么,光庭最近成为了罗平的“小跟屁虫”而且显得神秘兮兮。直到三天后才有了答案,罗平给大家带来了“重火力支援。”这是一排保留了金属原色的迫击炮和炮弹!这让南冰和少博很是惊喜。不过这也几乎是必然的成果,毕竟罗平就是搞这个专业的。以现有材料和设备打造出这种低膛压的炮,以及铸造壳体的炮弹,对于罗平而言就像是雕塑家捏糖人一样简单。罗平给这些炮起个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金陵85迫击炮!命名是在致敬一百六十年前的金陵兵工厂,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军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按照法国布兰德81毫米迫击炮也打造出了“民国二十年式82毫米迫击炮!”那是值得致敬的。

不过迫击炮的口径似乎没有85毫米的标准,罗平说这是故意而为之的设计,因为就算有小偷偷走了我们的炮弹也用不了。这就是罗平的可爱之处,杜鑫和罗平真是越来越像了,唯独杜岩这个弟弟还是那样的内向。

9月28日,天气转晴,“临时基地”的所有重要设备和物料都装上了车。大家一致决定不破坏基地,并且由少阳写了一封信,把他们的故事和要去的地方都写在了信里,只是隐去了则几寨和尝羌谷,改用经纬度替代。

“把这里留给需要的人吧,或许以后也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少博悠悠说道。不过今天依然不出发,少博仍然让光耀继续呼叫拉俄日木。

次日,所有人员开始打包私人物品,行李统一放置在物资车,必要物品和各自的“小癖好”都被允许随身携带;下午的时候,李彬的炊事员们又转型为理发师,给所有想要一个新形象的人“免费理发。”当然免费只是玩笑,因为现在的钱还不如卫生纸有用处。但有趣的是似乎大多数年轻人都喜欢长发,尤其少博的二十八个小伙子们,少博是一个钟爱“丸子头”发型的“怀旧家。”光庭他们总在方方面面模仿少博。

这让留着齐耳短发的少阳哭笑不得。

同时这也让五柳镇的女士们刚到来时最担心的问题轻松被化解。这些可怜的女人最害怕的是沦为**,少阳、姚蕊等医疗队员给她们讲了很多事情才打消这些顾虑。这时候少阳对她们说:“你看这些臭小子,他们比女人还喜欢长发,你们估计只能成为‘姊妹’了。”女士们终于笑了出来,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她们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不会在枕头下藏着匕首或者剪刀了。

9月30日,所有车辆的净水箱加满了水,油箱也加满了油;油料车装满三万五千升汽油之后,油库还剩下上千升汽油,于是大李又在油库旁边立了一块牌子。

杜鑫带领一排对车辆再次进行检查,大李对照物资清单后特别关照了带冷藏车厢的物资车。

姚刚开始着手拆卸光伏板和小型风电机,教授、杜岩和少博都在忙活这些事,这些设备对于他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大家就这样忙碌到晚上,‘临时基地’的最后一晚要依靠车辆供电了,不过这也正是带有内燃机的电力汽车的强项。

少博、南冰、杜岩、杜鑫、罗平、教授、姚刚、李彬,还有武磊围坐一桌,“指挥组”的成员全在这里了。现场除了杜鑫以外的人都点起了烟,各自无言的望着星空。

“10月1日出发,都没有异议了吧。”少博率先打破平静。

大家回以坚定的眼神。

这场“旅途”注定艰辛,每一位幸存的人都会像受惊的刺猬,也难免会出现为了生存而丢失人性的可怕家伙,但他们都相信总还有善良的人。

期望这场旅途能够一帆风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