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节目录

小说简介

虎子的《大明:传授皇孙缚龙术,老朱人麻了》这本书写的很好!语言丰富,很是值得看,韩辰朱英是本书的主角,小说描述的是:他沉吟片刻,迈步走进了教室。韩辰正讲到兴头上,眼角余光瞥见门口又是昨天那个自称军户的老人家。这是……

精彩章节

第11章

这老头真是怪。

昨天来,今天又来,还总打断我,真是个怪老头。

什么来头?

但感觉......挺有意思的,不怒自威。却又穿着普通军户的衣服。

说不定认识什么大人物。

要真有后台......能认识一下也不错。

“我这不是好胆识,好气魄,我这确实是有本事。大明的问题积重难返。若不进行彻底的变革。迟早有一天会......积重难返。到时候悔之晚矣!”

就你这么个夸夸其谈的书生。

还说自己有本事?

嘴上却说:“先生所言。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我大明如今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何来积重难返之说?”

真是个死脑筋!大明才多少年?

没个百年也好意思说积重?

你看到的是这洪武爷的大明,我看到的可是那两百年后的大明!

完全不是一回事!。

只是微微一笑:“老丈,莫要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如今大明看似强盛,实则暗流涌动。百姓安居乐业?呵呵,老丈怕是只看到了表面。”

朱元璋眉头紧锁。

这小子,口气倒是不小。

竟敢如此评价大明。

“先生所言。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未免太过偏激。我大明建国至今。不过数年。百废待兴。有些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韩辰见朱元璋有些松动,便趁热打铁道。

“这样吧,老丈,咱们这快到饭点了,既然来了,就别客气,一起吃个饭,就算你不饿,我那徒弟还饿呢,是吧?朱英?”

韩辰揉揉朱英的脑袋。

心说这老东西,不会就真是来蹭饭的吧?咋每次都是饭点来?

朱英乖巧地站在韩辰身边,连连点头。

“嗯嗯,师父,我饿了。”

韩辰领着两人到了学舍旁的简陋厨房。

厨房不大,一口大锅,几张桌子,几个板凳,便是全部。

韩辰让朱英去院子里摘些新鲜蔬菜,自己则淘米下锅,准备煮饭。

今天多了朱元璋这位客人,韩辰便多炒了个菜。

“先生,君子远庖厨,你身为读书人......”

朱元璋看着韩辰忙碌的身影,忍不住开口说道。

韩辰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一边笑着回应。

“嗨,什么君子远庖厨,你咋不说前面两句?断章取义,这都是骗人的玩意儿。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人家孟子不是要君子不下厨,是要让人有个仁善的心好吧?这玩意儿都是读书人拿来忽悠人的,你也信。”

朱元璋听着韩辰的话,心中暗自点头。

这韩辰果然不简单,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见解独到。

不多时,饭菜便做好了。

简单的三菜一汤,摆放在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朱元璋闻闻味,嘿,还别说喷儿香,这味道比起御厨,老朱觉得也不遑多让。

韩辰招呼朱元璋和朱英坐下,一起吃饭。

“老丈,别客气,尝尝我的手艺。”

韩辰热情地给朱元璋布菜。

朱元璋看着碗里的菜。

“先生的手艺不错。”

朱元璋尝了一口红烧肉,赞叹道。

“好吃就行。”

韩辰夹起一块红烧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

“唔......这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好吃!”

他一边嚼着肉,一边伸出筷子去夹别的菜,油汪汪的嘴角沾满了米粒。

也不擦一下,又继续说道。

“老丈,我跟你说啊......这大明的问题......”

朱元璋看着韩辰这副吃相,心里暗暗摇头,这哪像个读书人?

简直和乡下的泥腿子没啥两样!

要不是看他身上穿着长衫,朱元璋还真不敢相信这人是个教书先生。

就这幅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真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见解?

“行,那你说吧,”朱元璋放下筷子,说道,“我听听你能说出点什么道道。”

韩辰咽下嘴里的食物。

“咱今天有时间,我就跟你细着说,咱就当是闲聊了。反正跟你说,这又没用,要不你试试靠我跟你说的,再朝中说不定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当当,对吧?”

朱元璋一听这话,差点被气乐了。

也不怕风大闪了你这舌头,还混个一官半职?

咱选人自有一套法子,哪是什么任人为亲的?

“这在洪武朝当个官哪里那么容易?”朱元璋说道,“这得有功名才行。”

韩辰一听“功名”两个字,眼睛一亮。

“哎!这就是问题所在!八股取士,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他放下筷子,用沾满油渍的手指在桌子上比划着。

韩辰说到激动处,右手猛地举起筷子,直直地指向朱元璋。

油腻的筷子尖对准龙颜,在朱元璋看来,简直是莫大的不敬。

这韩辰也未免太无礼了!

莫说咱是皇帝,就冲他这拿筷子指着人说话的举动,便是不合规矩。

咱倒要听听,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韩辰全然不觉自己失仪,继续高谈阔论。

“咱当官,应该知道什么?首先,天文地理农时这总得知道吧?这是农时,逢灾你要会赈济,这是统筹。税收你要知道土地面积,这是算学。老丈,你来与我说,这四书五经可会教人这些?”

朱元璋被韩辰指着鼻子质问,心中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说道。

“四书五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是圣人之道。”

韩辰嗤笑一声。

“圣人之道?圣人教你怎么种地?圣人教你怎么治理国家?不过是些空泛的大道理!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天文地理,农耕水利,算学工程,这些才是治国之本!老丈,你说我说的可对?”

这小子,竟敢教训起朕来了。

嘴上却说道。

“先生之言,倒也不无道理。”

韩辰见朱元璋似乎被自己说动,更加来劲,手中的筷子也跟着挥舞起来。

“可不是!如今这八股取士,考的都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于国于民何益?选出来的官员,满腹经纶,却不知民间疾苦,如何能治理好国家?依我看,科举考试就应该考这些实用的东西!天文地理,农耕水利,算学工程,这些才是真正能造福百姓的学问!”

同类推荐

主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