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屋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林婉的母亲张桂兰走了出来。

她五十出头,头发已经夹杂了几缕白丝,穿着一件灰色的粗布褂子,手里还捏着一根点燃的卷烟。

看见林婉,张桂兰眼睛一亮,忙迎上来。

“婉婉,你可算回来了!头还疼不疼?哎哟,你说你逞什么能,摔那么一下,吓死我了!”

林婉看着母亲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心里一酸。

张桂兰是个苦命人,年轻时死了丈夫,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省吃俭用供林婉读完高中。

可原主不争气,把家里的钱都掏给陈柏树。

最后张桂兰得了肺癌,没钱治病,硬生生拖死了。

“妈,我没事,就是皮外伤。”

林婉挤出一个笑,目光却落在母亲手里的卷烟上。

她眉头一拧,伸手就抢过那根烟,扔地上踩灭。

“妈,说多少遍了不能抽烟!从今天开始必须戒了!”

张桂兰愣了一下:“你这丫头,管起我来了?我抽了半辈子了,戒什么戒?”

“不行!”

林婉板起脸,“抽烟对身体不好,您得为了我和大哥活着。我还指望您长命百岁,给我带孙子呢!”

她顿了顿,声音软下来,“妈,我知道您辛苦,可我保证,以后咱们家会越来越好。我再也不跟那个陈柏树来往了,那种渣男我不稀罕!”

张桂兰一听这话,眼睛瞪大了。

女儿有多喜欢陈柏树,没人比她这个当妈的更清楚了。

“你说真的?你不跟那姓陈的小子搅和了?”

“真的!”林婉拉着母亲的手,笑得一脸温柔。

“妈,我以前瞎了眼,现在清醒了。我要带着您住大房子,给大哥娶个漂亮媳妇,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林强站在旁边,听到这话脸一红,憨憨地挠头:“说什么呢,我不着急。”

可眼里却藏不住笑意。

张桂兰听了这话,眼眶有点湿。

她拍拍林婉的手,叹了口气:“好,好,只要你不跟那姓陈的混,我比啥都高兴。走,进屋,妈给你做红烧排骨去!”

一家三口进了屋。

屋子不大,墙上贴着泛黄的报纸,桌上摆着个老式收音机,正吱吱啦啦地放着广播。

张桂兰系上围裙,忙着切菜,林强帮着烧火,林婉坐在小板凳上剥蒜。

其实林婉家放在这个年代,条件也是相当不错的。他爹属于烈士,早早牺牲,家里成分很好。

大哥出去开大车,工资足够一家的温饱。

要不是因为林婉恋爱脑,她家应该可以顺顺利利过上好日子的。

灶台上的铁锅冒出热气,排骨炖得咕嘟咕嘟响,香味飘满整个屋子。

晚饭端上桌时,天已经黑了。

桌上摆着红烧排骨、炒青菜和一碗玉米面粥。

三人围着小木桌坐下,吃得热热闹闹。

平日里,张桂兰也舍不得吃这大肉。

只是今天为了给林婉接风,去去晦气,才专门去镇上集市买的。

林婉夹了一块排骨塞进嘴里,肉香浓郁,她满足地眯起眼:“妈,您这手艺要是开饭馆,肯定赚钱!”

“开啥饭馆,我这把老骨头哪有那力气。”张桂兰笑着摇头,可眼里满是欣慰。

林强闷头吃饭,半天才憋出一句:“婉婉,你真不跟陈柏树好了?”

“当然!”

林婉放下筷子,语气坚定,“那种人我看透了。以后我有我的打算,咱们家会越来越好!”

吃完饭,林婉帮着收拾碗筷,心里却在盘算未来。

原先的她,大学毕业后当了网红。

靠着一张惊为天人脸和三寸不烂之舌,创立了自己的美妆品牌,最后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世虽然是1980年代,条件有限,但她不信自己混不出头。

1985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机会多得是。

她一边擦桌子一边想。

现在美妆行业现在还没起步,供销社卖的胭脂水粉老土得很。

马上就是市场经济热,家家户户手里都有钱了。

这会要是能弄点新鲜玩意儿,肯定能火!

她回忆起21世纪的那些化妆品配方,虽然原料不好找,但她可以从简单的开始。

比如自制口红、香膏什么的,先在县城试试水。

吃完饭当晚,林婉就说要出去散步消食,凭着原主的记忆朝县城的方向走。

决定创业的第一步,是摸清县城的市场。

她得看看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东西长什么样,才能找准方向。

前世做美妆品牌,最擅长抓潮流,这一世虽然是1985年,条件简陋,但她相信机会无处不在。

她蹬上布鞋,揣了几块钱,骑着大哥修好的自行车出了门。

县城不大,主街就那么几条。

街上人来人往,自行车**叮铃铃地响个不停。

供销社门口挤满了人,几个大婶挎着竹篮子在挑布料,路边还有个卖糖人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林婉推着车慢慢走,眼睛却像雷达似的扫视着周围。

供销社的柜台上摆着几盒雪花膏,包装土得掉渣。

旁边还有几支胭脂,颜色红得像猴**。

正打算再往前走,目光却突然定住了。

街对面,陈柏树那张熟悉的脸映入眼帘。

陈柏树!

他旁边,还站着一个身材娇小的女人,正昂着脸,笑眯眯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