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沈秋霜重生了。
一束光从屋顶破洞照进来,很暖和。
她试着动了动腿,传来一股剧痛,她却笑了。
不是梦,这是活着的感觉。
从将军府主母到农家妇的转变,曾让她在前世疯魔。
那时的她在彭家摔盆砸碗,拖着断腿也要爬回将军府讨公道。
结果公道没有,她再次被打了一顿塞进狗窝。
小女儿出嫁那日,恶犬撕开她的咽喉,她不甘心地死去。
因为她是个假千金,这个庄稼汉的妻子是真千金。
真千金带着如沐春风的魔力,让她的父母,丈夫、子女都欢天喜地地围绕左右。
在整件事中,彭家与她最无辜,他们却用善良接纳崩溃,暴躁的她。
她惨死后,也是彭有粮到将军府,取回她残缺的尸骨,带回家安葬。
她的魂魄不甘心跟踪陆承达与假千金五年,终于搞清楚所有事情。
现在距离她上一辈子死亡还有一年的时间,足够扭转命运。
“大姨,你醒了。”
“你先喝一碗鸡蛋汤垫垫肚子,你想吃啥,我这就给你做。”彭家大儿媳听到动静,赶紧过来。
沈秋霜望着她朴实的脸,粗糙的手,喉头突然发紧,“谢谢。”
彭家大儿媳先是愣住,然后快步往外跑,一边跑还一边喊,“爹,大树,出大事了。”
“大姨脑子出问题了,赶紧送去瞧大夫。”
沈秋霜真的很惭愧,她以前是多可恶,一声谢谢就能给人家吓成这样。
彭有粮跟彭大树很快冲进来,随后又退出去拍干净身上的土,才敢再次进来。
这是她定下的规矩,男人不能单独一个人进,所有人衣服上的尘土都要拍干净。
所以现在哪怕很着急,他们也不敢忘。
“大妹子,你哪里不舒服?”
“你千万别怕,我让二树去借牛车,咱们去看大夫。”彭有粮远远站着,也不敢靠近。
沈秋霜看着他们父子俩,从头上取下羊脂玉簪,“我没病,将这个送去县城典当,低于百两不能出手,明白了吗?”
彭有粮不敢接,他紧张地搓着双手,“大妹子,家还有点银子,你想要啥,我去买。”
沈秋霜瞪他一眼,“不准你卖地,再卖今年冬天全家都得饿死。”
这一个月,为了给她治腿。彭家二儿子婚事黄了,小儿子不读书了,还卖了三亩地。
“不......不会饿死的。大不了,我跟他们去挖煤,工钱高。”彭有粮急切地解释着。
他不敢看对面富贵的女人,原本就是他妻子做错事,害了人家。
他们做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就是家里穷,拿不出更多银子。
“嫌命长吗?挖煤一年死多少人,愚蠢。”
“拿到银子后,去给我买一张轮椅,按图买别弄错了。”沈秋霜做惯了主母,不想听旁人辩解。
她习惯性地吩咐,将簪子跟图纸都递过去,他们照做就行了。
彭大树上前一步接过,图纸递给爹看。
“这个......我们能做,不用花银子买。”彭有粮小声地说着。
乡下男人,谁都会点木工活,可能做得不那么精致。
“明天就要用,我不想再躺在这。”
“我要晒太阳,我要出去,懂了吗?”沈秋霜直接发脾气。
但马上就后悔了,她不该这样的,可控制不住。
她的头好痛,痛得她想疯。
“懂了!我们现在就去办。”彭大树吓得赶紧拉着爹出去。
在他眼中,这京城来的贵夫人,跟母老虎一样,太可怕了。
沈秋霜听着外面彭有粮还在叨叨,这银子不用花。
她忍不住笑了,笑着笑着就落泪......
她被打断腿,被赶走,被关狗窝,每一次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知道。
可他们一次都没有阻止,更没救她,甚至眼底带着厌恶与仇恨。
他们恨她的严厉与安排,可没有她的经营,陆承达只是一个六品小官,这辈子都做不上三品大将军。
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前途与荣华富贵,却都在心里恨着她。
彭家什么都没得到,却捧上最好的一切,而她不知足给他们最坏的一面。
现在老天爷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
她不但要报仇,更要给彭家一场富贵!
想清楚一切,她心情大好,对外面大声喊,“我要吃小鸡炖蘑菇。”
窗外很快就回应,“好的,大姨。”
他们就剩下三只鸡,却是爽快地答应。
中午时,沈秋霜再次提出要求,要去堂屋大桌上一起吃。
彭家大儿媳面露难色,还是轻轻地抱起她放在椅子上坐好。
午饭是两种,沈秋霜是白米饭配小鸡炖蘑菇。
其他人糙米饭配野菜汤,几个小的盯着鸡肉不停咽口水,可没一个人提出来要吃。
“所有碗都摆过来。”沈秋霜酸涩地开口。
“不,不用......大姨,天不热,你明天还可以吃。”
“他们好好的,不用补。”彭家大儿媳想拦着的,可孩子们的碗已经递过去。
沈秋霜先给自己夹了个鸡腿,然后再给他们分。
彭有粮带两个儿子去县城,家里还有小儿子跟两个女儿,一个孙女。
所以,饭桌上一共六个人。
她将鸡肉分了分,白米饭没分,不是她矫情,是那糙米饭真拉嗓子,吃不了。
“都看着我做什么,吃!”沈秋霜见他们不动筷子,又催了一句。
“吃吧。”彭家大儿媳也不再阻拦,孩子们都一个月没吃荤,让她们吃吧。
一会,她再去找人换点小鸡苗,得多养点。
“香,真香!”
“大姨,你跟以前不一样了。”
“大姨,等你腿好了,我带你上山玩,我们这里可好玩了。”
孩子们因为几块鸡肉就笑开花,也不再怕她。
“好呀!等我腿好了,就跟你们上山,下河。”
“彭小树,你早上念千字文里,云腾致雨,雨结为霜是错误的。”
“正确是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段话既是自然规律,又是隐喻事物发展的渐进性。”沈秋霜自幼读书,又督促孩子们读书。
千字文是基础中基础,启蒙用的,她随手拈来。
八岁的彭小树原本在镇上学堂念书,现在不读了。
听到大姨的解释,他立刻下桌鞠躬行礼,“多谢大姨指证教导。”
其他孩子包括彭家大儿媳都很崇拜地看着她。
沈秋霜有些尴尬,她摆摆手,“不用客气,往后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