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十月的风开始裹挟凉意,青藤中学的悬铃木抖落第一片金黄的叶子时,沐思玥的颜料盘里正调出一种介于暮色与星辉之间的蓝。

画室的灯光在深夜显得格外孤寂,像一颗固执燃烧的恒星。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睫毛在眼底投下细密的阴影。连续三周的通宵作画让她的视界边缘开始浮现细小的光斑,像宇宙深处未成形的星云。

速写本摊开在窗台,最新一页是傅奕在校庆彩排时的侧影。他站在聚光灯下调试话筒,光线穿透白衬衫时勾勒出肩胛骨的轮廓,像一对收拢的羽翼。沐思玥的铅笔悬在纸面上方,迟迟无法落下最后一笔。

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窗外,一弯下弦月悬在实验楼尖顶上方,月光被棱镜般的玻璃幕墙折射成破碎的银辉。沐思玥伸手去够颜料刀,指尖却碰到了一个陌生的物体。

一盏从未见过的台灯。

磨砂玻璃灯罩上蚀刻着星图纹路,黄铜底座微微发亮,像是被人刚刚擦拭过。她按下开关,暖橘色的光如蜂蜜般流淌出来,在画布上镀了一层柔和的釉色。

灯光里飘浮着细小的尘埃,像被观测到的量子轨迹。

台灯底座贴着一张便签,字迹工整得近乎冷漠:

「照度500lux,色温3000K,显色指数Ra≥95,适合连续工作不超过120分钟。」

没有署名,只有右下角一个极简的六芒星符号。

沐思玥的指尖轻轻擦过那个标记。她知道这是谁的手笔,就像知道猎户座在冬季夜空的位置,就像知道傅奕的钢笔一定插在左胸口袋,笔帽上的星轨仪总是指向北方。

灯光下,她终于看清速写本上缺失的部分。傅奕的领口处,那道若隐若现的阴影原来是枚被衣料半掩的领带夹。正是她在开学典礼拾到的那枚,内侧刻着「Y.S.→M42」的银器。

她突然想起什么,翻到素描本扉页。那里夹着一张天文社报名表,傅奕用红笔圈出的问题下方,她曾写下答案:

“暴雨夜的器材室,铁皮屋顶漏下的光。"

新台灯的光晕恰好笼罩这行字,像是某种迟来的回应。

次日的物理实验室,沐思玥透过玻璃窗看见傅奕正在调试分光仪。晨光穿过棱镜在他脸上投下光谱,从绛紫到橙红,最后停驻在唇边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她轻轻叩门。

“进。"他没有抬头,手指仍在调节旋钮,“数据记录本在第三层抽屉。”

沐思玥将一张折叠的画纸放在实验台上。展开后是那盏台灯的素描,光影处理得极其细腻,灯罩上的星图纹路纤毫毕现。画纸边缘写着一行小字:

“观测者致未知的馈赠者:光量子能量恰好是3.4eV,与视紫红质分解阈值一致。"

傅奕的指尖停顿在刻度盘上。

“误差在±0.05eV范围内。"他终于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像含着一整个星系的星光,“你的视锥细胞对589nm波长最敏感。"

实验室内突然安静得能听见电子钟跳字的声音。沐思玥看见他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电线,正是那盏台灯同款的编织电源线。

“为什么是匿名?"她轻声问。

傅奕取下眼镜擦拭,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意外地柔软:“海森堡原理。"他指向她素描本上未完成的画,"观测行为会影响系统状态。"

窗外,一片梧桐叶飘落在窗台,叶脉的纹路恰似人类视网膜的毛细血管。

午夜的天文台,沐思玥用新台灯照亮素描本。傅奕坐在望远镜旁,正在笔记本上计算着什么。

“你在写什么?"她凑过去。

傅奕合上笔记本,但沐思玥已经瞥见页眉的标题:《视觉感知与量子态关联性的实验设计》。正文密密麻麻的公式中,夹杂着无数个“Y.S."的缩写。

“护眼灯的数据反馈。"他递来一份打印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光谱分析图,“你的瞳孔直径在23:00后会扩大0.3mm。"

沐思玥突然意识到,过去三周她每次抬头,窗外的实验楼某扇窗户总是亮着灯,那个位置正好能俯瞰画室全景。

“所以你一直在..."

“记录数据。"傅奕的钢笔尖在纸上轻点,画出一个正弦波,"就像你画我的侧脸一样。"

月光突然被云层遮蔽。台灯的光晕里,沐思玥看见自己的影子与傅奕的交叠在墙上,像两个相互缠绕的量子态。

校庆前夜,沐思玥在画室发现第二件礼物,一台全光谱LED画灯,灯臂上缠着蓝楹花干枝。

便签上写着:

「色温5600K,显色指数Ra=99,可还原M42星云的真实色彩。」

她望向窗外,实验楼的灯光依然亮着。傅奕站在窗前,手里举着写字板:

Δx·Δp≈ħ

测不准原理的等式。

沐思玥微笑着调亮画灯,在窗玻璃上呵出一片雾气,画了个大大的约等号。

夜风拂过两人之间的悬铃木,树叶的沙响中,她仿佛听见宇宙深处两个量子态的纠缠共振。

那盏灯温柔地亮着,像一颗被人为固定在轨道上的恒星,终于等到了它的观测者。